曾与一个好吃酒的大叔闲聊天下大事,从俄美军政到中国国情。最终做酒人总绕不开酒的话题,大叔提到:为什么小年轻喜欢去的酒吧里,几乎没有白酒的存在?我想告诉他酒吧里的气氛不适合白酒这种烈性酒,但想到酒吧中也存在龙舌兰、白兰地、死亡之水这种高度烈酒,竟也一时语塞。于是我仔细研究了外国酒吧历史,发现酒吧无白酒无外乎于几点:
一、产品结构
市面上的成品白酒,经过了激烈的市场竞争,价格极度透明,价位与产品阶级分明。反观酒吧的盈利模式,通常用高利润的调味酒赚取差价,显然白酒进驻酒吧就极为困难。试想,消费者到酒吧购买到的白酒,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数倍,有谁还希望在酒吧购买白酒?
二、产品属性
白酒对于身体的影响远快于洋酒,不少酒量一般的饮酒者,酒量不超过ml。若酒吧净是高度白酒,那么从销量的角度来说也十分不利。
三、文化属性
酒吧这种模式就是西方酒文化产物。从消费模式到经营模式,都借鉴了西方酒吧,并发展纯熟,中国传统酒文化是酒桌文化,多以酒席为主,小酌也要搭配下酒菜,在酒吧中也较难实现。
大叔了解完我的见解后,摇了摇头,道:中国古代也有“酒吧”,英雄好汉多少在此留名。好汉武松在一家名为“三碗不过岗”的酒坊豪饮18碗酒,而后打败老虎;诗仙李白因醉卧长安酒家而忽视圣上召见,才有了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”的绝唱。中国的“酒吧”孕育出太多的精彩典故,而白酒伴随着这些典故一路酝酿最终演变出了中国白酒文化。
大叔的话对我触动很深。是啊,研究酒文化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数载,也很喜欢平时和狐朋狗友在酒吧过招。但古代的“酒吧”,的确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。突然脑袋里浮现了一个画面:一袭麻衣,一柄单刀,腰间佩一酒葫芦,坐于酒坊之中,传唤小二上一坛好酒,二斤牛肉,并将酒葫芦打满……卸下佩刀,大口吃肉、大碗喝酒,回想一路行侠仗义,沙场点兵,也确实比在洋酒吧中蹦蹦跳跳更有意境。
后来,怀着侠客初心的我加盟了“九稻酒坊”定制白酒专营连锁,开启了一段全新故事,这些事有机会再和大家畅谈。